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一、项目缘起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源于2013年10月,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JCBC)第10次会议上的中方提议,即在中国西部地区开展中新两国第三个政府间项目合作。习近平主席、新加坡时任总统陈庆炎等中新双方领导人对此给予积极支持。2015年10月,在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第12次会议(JCBC)上,双方决定将项目放在重庆,名称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2015年11月7日,在习近平主席访问新加坡期间,与新加坡李显龙总理共同见证签署了两国政府建设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框架协议、补充协议,以及重庆市政府与新加坡贸工部的实施协议,标志着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正式启动实施。

二、内涵和意义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1994)和天津生态城(2007)之后,中国和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该项目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为合作主题,先期主要围绕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四大重点合作领域开展合作,后期逐步拓展到其他领域。该项目契合“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形势,从全国发展大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是重庆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将有力推动重庆打造成西部地区领先的互联互通和服务经济中心,并通过将重庆的成功经验推广到西部其他省区,形成带动整个西部地区乃至更大区域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三、运行机制

在国家层面设立联合协调理事会(JSC)——副总理级。由一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和新加坡政府副总理担任联合主席,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及重庆市人民政府负责人参加。理事会年度会议与中新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JCBC)会议同期召开。

在国家部委层面设立联合工作委员会(JWC)——部长级,中方商务部牵头,新方贸工部牵头。由中国商务部部长、新加坡贸工部部长(原为新贸工部部长陈振声,现为新人力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担任联合主席,重庆市人民政府派代表参加。商务部还牵头建立了由21个部委组成的国内部际协调机制。

在地方层面设立联合实施委员会(JIC)——地方政府层面,中方重庆市政府牵头,新方贸工部牵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和新加坡贸工部部长(原为贸工部部长陈振声,现为新加坡人力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担任共同主席,中国中央政府相关部门高级官员参加。

同时,重庆市成立“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管理委员会,并设立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统一管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履行管委会办公室职责。管委会下设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4个专门委员会,作为推动落实各项领域项目策划及运营管理等重大事项的议事机构。其中,金融服务专委会主任单位是市金融监管局,副主任单位是人行重庆营管部、重庆银保监局、重庆证监局;新方对应单位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航空产业专委会主任单位是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单位是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交通局、市文化旅游委;新方对应单位是新加坡交通部(MOT);交通物流专委会主任单位是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副主任单位是市交通局、重庆海关;新方对应单位是新加坡企业发展局(ESG)信息通信专委会主任单位是市大数据发展局,副主任单位是市经济信息委、市通信管理局。新方对应单位是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

四、主要特点

1.与中新前两个政府间合作项目相比,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有三大特点:首先,不是简单打造物理园区,而是以重庆为运营中心,辐射整个西部地区甚至更广泛区域的国际合作平台。该项目旨在通过双方高水平合作,提升中国西部地区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水平。其次,不是单纯的招商引资项目,而是要以重庆和新加坡为“双枢纽”,致力于促进区域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联通,建成区域间高水平互联互通网络,实现“一带”和“一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中国西部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有机衔接。再次,不是简单的向国家要政策,而是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创新的高地。按照两国签署的协议,该示范项目是中国西部地区新的创新举措的优先试验点;国务院和重庆市政府根据项目的定位及发展需求赋予必要的创新举措。因此,创新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灵魂。

五、项目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5年来,特别是自2017年7月以来,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托三级合作机制,充分发挥运营中心作用,与新方携手并进、砥砺前行,推动重庆和新加坡经贸合作日益密切、人文纽带不断加强、通道建设成效显著、平台作用充分发挥,初步形成了由重庆和新加坡 “点对点”合作扩展到中国西部与东盟国家“面对面”合作的新格局。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正逐渐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名片。截至2021年10月,累计推动双方签署各类商业合作项目147个、总金额246亿美元,跨境融资项目192个、总金额171.6亿美元。

(一)坚持“高起点”谋划,紧密服务国家战略大局

三级合作机制优势充分发挥。两国副总理先后主持召开4次联合协调理事会全体会议,共同见证涉及多式联运、能力建设、数据通道等多份框架协议签署,为双方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互联互通、金融支撑、三方合作等重点领域合作指明了方向。中国商务部与新加坡贸工部先后召开2次联合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积极推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陆海新通道”,CCI—ILSTC)合作、互设代表处等有关事宜。重庆市政府与新加坡贸工部先后召开6次联合实施委员会全体会议及多次高官会,有力推动重点项目落地。

2.重庆和新加坡“双枢纽”有效运转。渝新双方设立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管委会及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专委会,专门成立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简称CCIB)和新加坡贸工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办公室(简称CCIO),统筹、协调、推动项目建设,带动两地沟通不断加深、合作日益密切。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于2019年9月成功访新,与新方共同举办中国(重庆)—新加坡经贸论坛。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陈敏尔书记、唐良智市长于2020年5月和2021年7月先后通过中新国际数据通道与新方陈振声、颜金勇、杨莉明等政要实现“面对面”会谈,有力促进项目合作深入实施。

3.开辟中新两国政府间合作新模式。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合作不设四至边界、没有领域限制,重点聚焦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等四大领域,高度契合两国“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定位。5年来,先后带动两国270多家政府部门、商协会、企业参与项目合作,有效推动重庆和新加坡货物贸易与现代服务贸易同步发展,积极助力重庆现代服务业开放。金融服务领域:推动新加坡ICH集团成功获批境内合格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资格,标志者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在中西部地区率先探路双向跨境投融资渠道。成功组建规模5亿元的中新金融科技投资基金。推动新加坡毅鸣基金和南岸区政府合作成立现代服务业基金。航空产业领域:成立中新(重庆)机场商业管理公司,推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运营管理和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加快建设中新航空产业园,已有顺丰、普洛斯、万科物流等大型物流企业签约入驻园区。积极探索开展保税航材监管创新,支持设立新加坡航空(重庆)保税航材分拨中心。交通物流领域:持续推动“1+1”中新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多式联运示范基地主体工程建设加速推进。中新海关关际合作和渝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进展顺利,今年1季度实现了相关数据首次互换。积极推动开展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成功举行中新(重庆)食品贸易线上考察对接会。信息通信领域:仙桃数据谷中新信息通信领域合作示范点启动建设,正式启动新科电子智慧灯杆项目,并投放了无人驾驶摆渡车;万国数据重庆数据中心项目开工,新加坡报业集团中国数码创新中心正式运营。其他领域:中新项目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毅鸣-绿雅现代农业项目落地黔江。南洋理工大学中国(西部)创新基地、淡马锡理工学院燃料电池和智能配电箱、中新·豪立国际温泉康疗小镇等项目签约,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中新(重庆)国际肿瘤医院启动运营,新加坡国际酒店国际社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4.辐射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庆要“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等重要指示精神,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始终坚持联动西部兄弟省(区)共谋发展。一是以“陆海新通道”为载体,建立西部省(区、市)与海南省、广东湛江市“13+1”的省际联席会议机制,设立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带动相关省(区)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开放发展。二是与新加坡合作拓展中新跨境融资通道,已覆盖中国西部10省区市,累计为四川、陕西等西部9省区企业跨境融资逾55亿美元,覆盖制造、医疗、物流、旅游等行业,基本满足西部地区企业多样化跨境融资需求。

5.积极助力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始终将推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地”“两高”目标重要指示要求的重要抓手。一是成功推动新加坡以主宾国身份连续参加2018、2019智博会,并在疫情期间推动新加坡贸工部成为智博会联合主办方,成功举办2020、2021线上智博会,加速推进两地大数据智能化合作。二是联动新方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中新金融峰会,建立了东盟10国央行参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金融合作的新机制,打开了中国西部与东盟国家金融合作的新空间,为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注入新动力。三是成功举办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推动中国“13+1”省区市领导及参会外国使节共同发布了《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重庆)倡议》。四是成功召开第三方市场合作对接会,借助新加坡国际资源优势,帮助重庆企业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开拓国际市场。五是积极筹备新加坡在华知名企业重庆行活动。暂定今年国庆后,邀请新加坡淡马锡等企业在华机构来渝,与区县、园区开展深入对接交流,积极推动项目合作深入实施。

(二)坚持“高水平”运营,有效促进区域互联互通

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双方积极践行“一带一路”的“五通”理念,相继谋划开通了“五条开放通道”,有力提升了中国西部与东盟国家及更广泛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

一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陆海新通道”或“陆海新通道”。2018年11月,在李克强总理和新方李显龙总理的共同见证下,中新两国政府签署关于“陆海新通道”建设合作备忘录。通道常态化开行4年来,陆海新通道的国际铁海联运(重庆—北部湾)、国际铁路联运(重庆—越南河内),重庆—东盟跨境公路运输规模日益增长,成功实现“一带”和“一路”有机衔接,为中新双方抗击疫情、稳定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稳步推进,已成功纳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等活动的成果文件内容。目前,中新双方已建立“陆海新通道”高官会机制,共同编制通道国际合作规划,积极带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参与通道建设。

二是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简称中新国际数据通道)。该通道是中国首条面向单一国家点对点的国际数据专用通道,于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同志2019年访新期间启动运行,具备“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特点,获批带宽260Gbps,时延约70—80ms,丢包率不高于0.5%。渝新双方已签署《关于共建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设立了应用推广和政策创新2个工作组,并推动通道接入重庆8个产业园区。

三是中新跨境融资通道。为帮助西部地区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双方建立并不断扩展了跨境融资通道,截至2021年9月底覆盖中国西部10省区市,累计为四川、陕西等西部9省区企业跨境融资逾55亿美元。项目包括国际商业贷款、跨境发债、不动产投资信托等多种形式,覆盖制造、医疗、物流、旅游等行业,基本满足西部地区企业多样化跨境融资需求。

四是渝新国际航空运输通道。“渝新航线”最多时保持每周14班,比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启动时增加了9班。2021年6月,双方客运航线更换为宽体机,时刻和品质不断得到优化,成为重庆重要的国际航空运输通道,旅客吞吐量从2016年的4.5万人次增至2019年的19万人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推动新加坡航空每周执飞客运航班1班,“客改货”航班2班,确保了渝新之间航空运输互联互通。

五是渝新人才培训交流通道。双方签署干部培训合作协议,已组织6批次156名高级公务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赴新参加交流学习,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组织32名新加坡高级公务员来渝考察交流;签署技能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合作协议,将开展450人次重庆高级技能人才师资及管理者培训;启动新加坡(重庆)青年人才成长驿站项目,积极邀请新加坡学生来渝实习,共同搭建两地青年人才交流平台。

(三)坚持“创新型”方向,充分发挥辐射示范效应

在三级合作机制的有效统领下,5年来,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创新政策积极争取有力,获得国家有关部委持续支持,先后赋予中新互联互通项目60多条创新举措和支持意见。同时,推动新方积极发挥资金、物流、管理等方面优势,引导新加坡企业进一步提升参与程度,共同促进更多资源要素、管理经验和信息技术向重庆市和西部地区聚集。

一是创新金融政策支撑体系,促进中新金融互联互通。为加强与新方的金融政策对接,重庆市先后向国家部委争取到29条金融创新政策,包括国家发改委外债规模切块管理改革试点,人民银行3项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外管总局境外发债资金调回结汇使用等6项改革试点等,政策红利逐步释放,有力推动项目实施。重庆与新加坡金融领域合作从2015年的传统金融业务,走向了开创型、全方位、宽领域金融合作,双方完成了中西部首笔跨境发债项目——南岸城建跨境债券成功发行、中西部首个不动产投资信托(REITs)项目——砂之船项目赴新交所上市、中西部首个新加坡金融类牌照——重庆易捷汇公司成功申请新加坡汇款牌照、中西部首笔跨境资产转让试点——建行新加坡分行与重庆分行共同完成跨境资产转让等示范性项目。新加坡来渝设立的法人金融机构由2015年的4家(注册资本约12亿人民币)增长到2020年的18家(注册资本约77亿人民币),为提升重庆金融机构国际化水平、服务实体经济贡献力量。

二是创新物流配套政策体系,助力陆海新通道建设。在陆海新通道建设探索中,重庆市积极争取到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中铁总公司等一系列政策技持;积极协调新方在回程货源组织、港口转运优惠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持续推动物流金融创新保障业务开展,首创铁路运单融资业务,在西部地区率先开展“出口双保通”贸易融资创新试点、“信用证结算+海铁多式联运”创新业务;市中新项目管理局与招商局集团海外部建立合作机制,成立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工作组,依托招商局集团网络资源、海外市场及金融、贸易、产业供应链体系优势,共同推进项目合作、信息共享和人才交流合作。

三是创新应用数字信息政策,助力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工信部于2019年2月下发《关于同意建设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的批复》(工信部信管函〔2019〕35号),这是中新双方在信息通信领域合作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与新加坡电信、星和电信联合实施建设运营。该通道从重庆经广州、香港到新加坡的直达数据链路,时延约70-80ms,比互联网降低75%;丢包率不高于0.5%,比互联网降低80%,具备“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特点,相对互联网具有十分明显的性能优势。中新双方共同设立了市区两级三年通道补助资金,并正依托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在渝新达成个人数据保护标准互认基础上,探索开展个人和商业信息出境安全评估试点,争取实现跨境数据有序流动,推动重庆建设成中国西部数据互联互通中心。

2021年以来,市中新项目管理局按照市委主要领导关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要“在制度型开放上下功夫”等指示,赴北京拜访商务部、外交部,赴上海苏州走访新加坡在华知名企业,主动调研走访市级有关部门、区县,梳理形成了《2021-2025年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创新政策备用清单(送审稿)》,拟请市政府通过正式公文报商务部,推动商务部发挥牵头国家部委作用,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联合工作委员会机制下协调有关部委资源,推动更多创新政策落地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